《新教育》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基于“新教育”视野下的初中生英语学习“习得

 
来源:新教育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8
 
一、 对于“新教育”的个人解读 近两年来,我国教育的转型与迅速发展。对于教育的本质、理想状态以及教育最终的目标,很多教育实践者进行了积极的参与性思考。我们能够感觉到,这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实践的力量使得思想碰撞出火花。在实践与反思中推进了“新教育”的不断前行,也对我们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关注学生的幸福 新教育首要提出的就是:要更为关注学生。在国际教育融合交流逐步加强的形势下,生命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教育就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我们今天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理念提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行,丰富的情感。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种培养“完整幸福感”的教育意识,应该更迫切地被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而这种教育意识,对于教育实践者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二)关注教师的反思 新教育不断在强调教育者对于自身的行动进行反思,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尽可能详尽地记录日常教学生活,同时及时做反思和记录。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这一点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这个亘古不变的教学理念。教师针对出现的各种真实的细节问题,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反馈、师生互动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多角度去剖析产生各种问题的内因及外因,最终去思考改进。这样的教育尝试和改革,进一步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 不可否认的是,在个人实际的摸索中,往往会由于教师自身的思维假定而无法看清很多问题的本质,教师往往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对于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新教育提出: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对话,利用专业发展共同体。经研究发现不仅要有团队发展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增强个人自我成长的意识,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涉猎一些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全面提高专业教育素养和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的能力。 二、 对于“习得性无助”理论的学习 (一)基本理论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这个理论是基于一系列经典的实验,从它第一次作为一种理论提出至今已经有50余年了,在心理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理论不仅是在心理学基础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非心理学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中指部分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某些消极特殊的心理状态,消极地面对学习任务,产生抵触畏惧或情绪,从而对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习得性无助可以清晰地解释一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排斥、厌学等悲观无望情绪,也可以解释英语学习意义感缺失、学习动力缺失下学生在各方面表现的学习现状。 (二)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现象 初中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英语学习从单词记忆、语法知识归纳、口语听力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方面师生双方都采用了多种方法努力去提高。根据教学实际反映出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受到已有学习基础和习惯的影响,在教师课堂活动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并能够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但是还存在一部分学生,受到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制约和心理排斥因素,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关键性因素还是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 不同层面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偏差现象。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这种现象在初二年级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集中和典型。部分学生首先从内心认为自己“学不会”“不喜欢”“不想学”英语,产生明显的畏惧和排斥心理。在课堂教学互动中不主动参与,逃避老师的提问,或是以沉默的方式应对提问;在作业及课后任务中,采取消极的态度,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这类学生内在的无助感往往会导致他们个体的自尊水平较低,因为他们相信其他同学能够解决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这种心理和行为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不能够进行基本的英语学习,甚至会将之前学过的基础知识遗忘,已有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也会逐步减弱。 由此可见,学业成绩改善的可能性越小,学习动机和努力就会进一步降低,如此反复。这种恶性循环在学生对某一学科完全失去动机和竞争力时达到顶点;更糟糕的是,这会导致无助感泛化,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对学校的所有学科失去学习动机。这种现象如果集中在班级中某一群体学生中,那么就会产生学生之间横向的蔓延趋势,导致学业水平相当的学生,内心焦虑担忧,相互传递消极情绪。初中英语学习方法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兴趣,最终让在没有自然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孩子敢于接受和乐于学习、运用母语之外的语言。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和行为,消除习得性无助对学生英语学习乃至其整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引导教育者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方法应对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教师及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教育领域进行实质性的、细节性的研究,或许教师能够对如何去消除或逆转它所带来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探析。这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障碍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在动力,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 目前对于“习得性无助”的相关研究是非常多的,这是心理学范畴一个非常成熟的概念。随着学科之间交融的进一步加深,近几年来也有一线教育工作者将此概念引入了学生教育问题中。根据前期个人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文章思考的研究的切入点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希望在思考研究的过程中,多角度地对初中生在年龄认知、英语学习态度和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教师的个人思考,也有助于一线英语教师和学生的师生交流,在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为更多的孩子做好二语习得的意识性培养。 三、 个人学习反思 (一)理论学习 首先,深度学习“习得性无助”概念,细化个人反思角度和内容。积极学习该理论在其本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实际应用,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最新动态,提高个人的科学研究能力,形成有效的个人见解和思考。 其次,努力从实际出发,有效地调查“习得性无助”对任教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产生的影响的现状与特点,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策略,使学生更好地克服“习得性无助”,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个人不断通过科研思考和改进教学方法,有效促进本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在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习得性无助”具体问题及其根源的同时,调查分析所在学校其他英语教师在这一心理现象影响下,产生的个人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产生的变化;针对“习得性无助”对师生教学的影响,探讨如何进行合理的教育干预,探索有效对策。 (二)实践改进 个人记录和反思将主要针对两个层面:1. 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后行为;2.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重点在于在教学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解决学生真正存在的心理问题,力争在行动——反思——改进——行动中获取完整有效的成果。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及问题;做好日常教学记录及反思,包括教师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作业及评价等。目前所采用的教材为人教版“Go for it”.这套教材以学生活动为贯穿,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学生愿说、敢说、会说。 在低年级起始阶段,注重小组活动对学生语言应用的激励作用。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说”,敢于探索应用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扎实巩固极其重要,这是学生是否能够保持初中各阶段后期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学生有了良好或基本的知识储备,有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形成个人学习方法和意识。教师要坚持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生动地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课后,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推荐鼓励学生利用各类英语App或学习平台,进一步培养个人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教师要主动进行师生交流,获得更加细致全面的反馈,更全面把握学生问题,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坚持“新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幸福感,有积极的自我认同和健康成长、终身学习意识。 [1]赵国忠.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朱永新.朱永新教育小语[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常生龙.给教师的5把钥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4]朱永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8. [5]张凤凤,金建.心理学入门[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6]俞文森,连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任玫卿,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第十九中学。 一、 对于“新教育”的个人解读近两年来,我国教育的转型与迅速发展。对于教育的本质、理想状态以及教育最终的目标,很多教育实践者进行了积极的参与性思考。我们能够感觉到,这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实践的力量使得思想碰撞出火花。在实践与反思中推进了“新教育”的不断前行,也对我们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关注学生的幸福新教育首要提出的就是:要更为关注学生。在国际教育融合交流逐步加强的形势下,生命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做准备”,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教育就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我们今天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新教育理念提倡: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的成长”,能够让每个受教育者能够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行,丰富的情感。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种培养“完整幸福感”的教育意识,应该更迫切地被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而这种教育意识,对于教育实践者的我们来说,尤为重要。(二)关注教师的反思新教育不断在强调教育者对于自身的行动进行反思,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尽可能详尽地记录日常教学生活,同时及时做反思和记录。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这一点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这个亘古不变的教学理念。教师针对出现的各种真实的细节问题,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反馈、师生互动等方面的信息,从而多角度去剖析产生各种问题的内因及外因,最终去思考改进。这样的教育尝试和改革,进一步引导教师从各个层面对教育实验与自身进行反思,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改进日常的教育实践。不可否认的是,在个人实际的摸索中,往往会由于教师自身的思维假定而无法看清很多问题的本质,教师往往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对于如何突破自身的局限,新教育提出:最好的办法是利用对话,利用专业发展共同体。经研究发现不仅要有团队发展意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增强个人自我成长的意识,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涉猎一些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全面提高专业教育素养和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的能力。二、 对于“习得性无助”理论的学习(一)基本理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是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这个理论是基于一系列经典的实验,从它第一次作为一种理论提出至今已经有50余年了,在心理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理论不仅是在心理学基础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非心理学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中指部分学生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某些消极特殊的心理状态,消极地面对学习任务,产生抵触畏惧或情绪,从而对今后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习得性无助可以清晰地解释一些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排斥、厌学等悲观无望情绪,也可以解释英语学习意义感缺失、学习动力缺失下学生在各方面表现的学习现状。(二)初中生英语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初中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英语学习从单词记忆、语法知识归纳、口语听力能力、阅读写作能力等方面师生双方都采用了多种方法努力去提高。根据教学实际反映出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受到已有学习基础和习惯的影响,在教师课堂活动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并能够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任务。但是还存在一部分学生,受到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制约和心理排斥因素,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意识,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关键性因素还是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不同层面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偏差现象。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这种现象在初二年级的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集中和典型。部分学生首先从内心认为自己“学不会”“不喜欢”“不想学”英语,产生明显的畏惧和排斥心理。在课堂教学互动中不主动参与,逃避老师的提问,或是以沉默的方式应对提问;在作业及课后任务中,采取消极的态度,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这类学生内在的无助感往往会导致他们个体的自尊水平较低,因为他们相信其他同学能够解决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问题。长此以往,这种心理和行为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不能够进行基本的英语学习,甚至会将之前学过的基础知识遗忘,已有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也会逐步减弱。由此可见,学业成绩改善的可能性越小,学习动机和努力就会进一步降低,如此反复。这种恶性循环在学生对某一学科完全失去动机和竞争力时达到顶点;更糟糕的是,这会导致无助感泛化,造成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对学校的所有学科失去学习动机。这种现象如果集中在班级中某一群体学生中,那么就会产生学生之间横向的蔓延趋势,导致学业水平相当的学生,内心焦虑担忧,相互传递消极情绪。初中英语学习方法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兴趣,最终让在没有自然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孩子敢于接受和乐于学习、运用母语之外的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干预学生习得性无助的表现和行为,消除习得性无助对学生英语学习乃至其整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引导教育者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方法应对学校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教师及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教育领域进行实质性的、细节性的研究,或许教师能够对如何去消除或逆转它所带来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探析。这将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障碍症状,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在动力,达到良好的教学互动。目前对于“习得性无助”的相关研究是非常多的,这是心理学范畴一个非常成熟的概念。随着学科之间交融的进一步加深,近几年来也有一线教育工作者将此概念引入了学生教育问题中。根据前期个人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文章思考的研究的切入点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希望在思考研究的过程中,多角度地对初中生在年龄认知、英语学习态度和基础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教师的个人思考,也有助于一线英语教师和学生的师生交流,在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的同时,为更多的孩子做好二语习得的意识性培养。三、 个人学习反思(一)理论学习首先,深度学习“习得性无助”概念,细化个人反思角度和内容。积极学习该理论在其本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实际应用,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最新动态,提高个人的科学研究能力,形成有效的个人见解和思考。其次,努力从实际出发,有效地调查“习得性无助”对任教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产生的影响的现状与特点,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策略,使学生更好地克服“习得性无助”,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个人不断通过科研思考和改进教学方法,有效促进本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在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习得性无助”具体问题及其根源的同时,调查分析所在学校其他英语教师在这一心理现象影响下,产生的个人教学态度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产生的变化;针对“习得性无助”对师生教学的影响,探讨如何进行合理的教育干预,探索有效对策。(二)实践改进个人记录和反思将主要针对两个层面:1. 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后行为;2.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重点在于在教学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解决学生真正存在的心理问题,力争在行动——反思——改进——行动中获取完整有效的成果。在学习研究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及问题;做好日常教学记录及反思,包括教师教学设计、课堂实施、作业及评价等。目前所采用的教材为人教版“Go for it”.这套教材以学生活动为贯穿,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学生愿说、敢说、会说。在低年级起始阶段,注重小组活动对学生语言应用的激励作用。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说”,敢于探索应用的兴趣;在此过程中基础知识的扎实巩固极其重要,这是学生是否能够保持初中各阶段后期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学生有了良好或基本的知识储备,有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形成个人学习方法和意识。教师要坚持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生动地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课后,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推荐鼓励学生利用各类英语App或学习平台,进一步培养个人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潜能;教师要主动进行师生交流,获得更加细致全面的反馈,更全面把握学生问题,改进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坚持“新教育”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幸福感,有积极的自我认同和健康成长、终身学习意识。参考文献:[1]赵国忠.今天可以这样做老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2]朱永新.朱永新教育小语[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3]常生龙.给教师的5把钥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4]朱永新.新教育[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8.[5]张凤凤,金建.心理学入门[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6]俞文森,连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任玫卿,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市第十九中学。

文章来源:新教育 网址: http://xjy.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028.shtml


上一篇: 浅谈新教育对西部农村教育改革实践的积极影响
下一篇: 高等教育论文_我省三支团队获殊荣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新教育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